乳山在全市601个村文明示范街建起“孝道长廊”
10月14日下午,乳山市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市委四楼会议室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过程中,乳山以村民孝德建设为突破口,自8月份起,在全市601个村文明示范街的两旁建立起“孝道长廊”,通过“孝道长廊”上“晒”孝行,“讲”孝道,传递敬老正能量。
昨日上午,在徐家镇黄疃村孝德榜和赡养榜前,不少村民驻足观看评论新一期的赡养榜。“看人家老姜,常年照顾有病的老人不说,一年还给父母800块钱、600斤粮食、50斤油。”“人家老刘,家里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每年给父母近千元……”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虽然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看着人家别人上了榜,再对比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心理就很有压力,就想着自己要对老人再好一点,争取也能上榜,这样在村民面前才能“挺直腰板”。
为让村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德的熏教,自今年8月份起,乳山在601个村文明示范街的两旁建立起“孝道长廊”。在按省标准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完成的同时,乳山创新举措,又在“孝道长廊”上加上了赡养榜。通过在赡养榜上公开子女孝敬父母的钱物和孝行,将抽象的孝德实打实地展现在村民面前。通过这种公开“晒”孝的方式,给村民以有形的“孝德”压力。在示范街两侧的墙上,有的村还绘有“二十四孝图”、“弟子规”、“三字经”等反映孝德的内容,在农村中营造人人谈孝、人人比孝的风气。
根据各村的经济状况和村民收入水平有差别,乳山制定出每年不低于800元、600元、400元三个标准,各村分别召开村民议事会讨论,确定本村的赡养标准,可以多给、但不能低于最低标准。同时,乳山还组织各村老人和子女签订了“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明确赡养费金额、衣食住行、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内容,为村民践行孝德增加砝码。
“以前,村里有几户子女不孝顺父母,村干部跑上门做了工作不见效。自从村里建起了孝德文化墙,街坊邻居聊孝顺的话题多了,不孝顺的村民上街都感觉抬不起头。现在,村民都争着互相比‘谁最孝顺’。”冯家镇孔家村一名村干部说。
在赡养榜“晒”孝行和文化墙“说”孝道的同时,乳山还通过道德讲堂、消夏文化夜市、农民艺术节等活动,讲发生在百姓自己身边的孝老爱亲故事、弘扬孝文化、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今年已有40余万群众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