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促进项目建设纪实
去年以来,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以寻标对标、比学赶超为动力,以在全省争强进位、争先创优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强市”,力促项目建设出实效,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实绩,呈现出数量稳增、结构优化、质量趋高等积极变化。
集中全力培育新兴产业
开春以来,在远大可建一期、顶点科技、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泰山石膏板和好保健食品等项目建设工地,涌动着一股发展的热潮。
去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把“产业强市”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战略,规划论证了金属冶炼加工、装备制造、安全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全力推进工业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在困境中保持了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在此基础上,我市重点在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集中精力实施好总投资5亿元的大业金矿扩规改造、4亿元的恒邦化工泰山石膏板、3亿元的正洋食品海洋生物科技等20个技改大项,确保上半年完成技改财务支出30亿元,形成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组织召开产学研合作推进大会,成立乳山市铸锻行业技术协会,集中落实20个以上重点合作项目,争取在化工、机械配件、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转化一批产业化新技术;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型、院校联建型、企业主体型等产业孵化模式,依托重点园区、产业集群、定向招商,年内组建1家产业孵化中心。
凝聚合力加快项目建设
我市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领导精力、时间安排向招商靠拢,资源要素、优秀人才向项目集中,深化市级领导包镇招商负责制,开展骨干企业产业链招商活动,强化在手重点项目调度服务,为区域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今年一季度,组织外出招商活动150多批次,新签订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东重装、3.5亿元的汇清科技等1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开工了总投资20亿元的开昂科技、7亿元的中鲁果蔬汁产业园等1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年度101个重点项目开工81项,12个威海市级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31.6%。
此外,我市还将在开展好赴珠三角等20次和赴日韩、欧美、港台等10次国内外集中招商活动,组织好“母爱文化节经贸交流会”、“上市企业乳山行”等5次外地客商来乳考察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对接和调度服务力度,争取总投资360亿元的正威(乳山)高新材料产业基地、10亿元的远景智慧风电产业园、2.4亿元的中旭高分子材料等项目5月份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东重装、3.5亿元的汇清科技等项目5月上旬开工,总投资7亿元的中鲁果蔬汁产业园、6亿元的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和润滑油、8000万美元的顶点科技等项目年内投产,努力在高端项目、规模投资、链条招商上实现新突破。
激发活力保障后续发展
围绕项目建设,2013年我市拟实施总投资375.5亿元的重点项目101个,年度计划投资124亿元,涵盖能源、交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我市坚持干着眼前、想着长远,组织各部门根据实际,超前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顺应市场投资趋向的重点项目,提前开展手续办理和调度推进工作。特别是围绕增加项目储备、丰富客户资源,对工业孵化器、新材料、机械汽车配件、精密设备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大企强企进行了走访对接,努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针对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特点,我市研究出台了扶持保障经济发展的10项政策,加快民间融资机构组建、国有企业融资担保开展、助保金贷款运行等金融创新,综合运用奖励补贴、信贷倾斜、融资担保等手段,建立覆盖各层次企业的保障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融资扩规、加快发展,年内争取引进7家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继续开展好“百家企业大走访”活动,在解决好前期企业反映的70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困难反馈处置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统一登记、网上审批、联合审批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效率、压缩事项、降低费用,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创造一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