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互动交流 “心贴心”协商议政
青岛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促建议落实效果好
在近日举行的青岛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上,传达了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的批示,要求责任部门抓紧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于年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标志着青岛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结出了成果。
举办“双月协商座谈会”是今年青岛市政协对协商议政的一项全新探索。青岛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每年举行6次,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市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能、建言献策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等,通过组织市政协委员与市政府有关部门“面对面”互动交流座谈协商的形式建言献策、助力发展、推动进步。
今年以来,青岛市政协分别就“推动青岛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及配套政策”等3项工作进行了专题协商。在3月31日首次举行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商会上,青岛市行政审批办主任马耀清介绍,去年以来,青岛进行了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事项从原先的440多项精简到320多项,行政审批效率平均提速34%。针对这一情况,委员们认为,这些改革举措多以缩短审批时间为目的,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通过行政审批形成的“权力割据”局面;在全市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尚未公开的情况下,单纯追求事项数量的精简,难以避免各部门“去瘦留肥”进行数字游戏、已取消和下放事项的变相审批、“边减边设”等问题产生。因此,各部门应当亮“权力家底”。另外,针对“一个建设项目,批下来要盖100多个章,每盖一个章都要提交证件和资料,有些证件要不断反复提供”、“有的审批事项表面上只列了一个项目,但实际上进行了压缩、概括、归并,有很多子项没有体现”、“有的部门审批事项没列入市级公开的目录却在实施”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加快建立一体化的行政审批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在平台上办理任何业务产生的结果都应该永久地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加强行政审批理论研究等等。应邀参加会议的青岛市副市长牛俊宪当即表示,有关部门要把每个委员专家的建议意见进行梳理,一一分解并认真落实。
不久,专题协商会有了初步成果:青岛市编委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清理的通知》,要求全面梳理各部门(单位)正在实施的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削减事项数量,下放审批权限,加强科学管理。
6月11日,距离协商会仅仅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召开的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上,青岛市又进一步明确了本轮改革必须重点做好“摸清底数、承接下放、严控新增、优化流程、加强监管”5项重点任务。会议明确宣布,为进一步摸清底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政府决定编制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12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凡未纳入目录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凡未报送的审批事项,即视为本单位自愿取消。按照“该放必放、能放都放”的原则,放权到位、到底。为确保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阳光下进行,青岛市将探索建立社会公示制度,通过在政府网站公示等形式,亮出各单位审批事项的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青岛市政协创新开展的“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政协将密切跟踪协商成果落实情况,努力为青岛市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