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青县委以“公开、共商、共事、促和谐”的理念,营造愈发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民主氛围,为政协履职创造条件,着力构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协商议政“内容丰富课题多,平台健全途径多,制度完善措施多”的良好互动格局。该县政协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有力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确保协商议政的“高度”
高青县委重视政协的资政作用,把协商议政纳入决策程序,确保先协商后通过,先协商后实施。同时,支持县政协议大事、谋大局、出亮点、求实效,使协商议政更加紧扣全县工作中心。该县政协提出的《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机遇,加快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县决策层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将县政协的9条建议全部写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建设实施意见中。目前,“两园五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循环农业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2014中国畜牧行业优秀模式”。
高青县委以实际行动善听政协之言,广纳政协之策,及时给县政协出题目,交任务。今年上半年,将全县农业、工业、油区、金融、财税等5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调研任务交给了政协。该县政协党组成员亲自挂帅成立了5个调研组,分别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基层和企业,通过座谈、现场调研等形式,历时3个多月,形成了5件厚重扎实的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县委,提出数十条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对今后全县经济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该县政协把专题协商作为推动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平台,向县委、县政府“要题”,请有关职能部门“点题”,让委员“献题”,在各界别中“征题”。自去年以来,围绕全县大型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园区规范有序科学发展、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生态高青建设等专题,准确把握调研前、中、后三个环节的工作规律,利用可行管用的工作方法,巧借政协之力推动建议落到实处。
创新机制 丰富渠道
拓展协商议政的“宽度”
高青县委积极探索创新多平台参与、多渠道沟通、多层面协商机制,尽最大可能让委员在协商民主中唱主角。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高青县委在三个层面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县政协主席参加县委常委会,副主席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县政府工作会议制度,把握县情;建立联席会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畅通渠道,加强协调,县政协专委会与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对口联系制度。同时,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参加县政协重要会议和相关活动,把支持政协协商议政工作落到实处;支持会议协商机制。近年来,高青县委、县政府就59个议题向县政协相关会议进行了通报协商,县政协就其中37个重大课题进行协商议政,组织委员开展调研81次,参与人数达千余人次。尤其对全县实施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连续举办研讨会、座谈会,邀请各界人士进行多方论证,进一步增强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实效。
健全采纳反馈机制。高青县委对县政协协商议政的意见建议,通过制发文件或借助县委办公室内刊进行转载,及时予以采纳。另一方面,对县政协协商议政的专题调研报告,县委通过批示、通报、回复等形式及时予以反馈。关于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专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迅速作出批示,并转交相关部门解决,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一次在向县政协常委会议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对办理委员提案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反馈说明,并虚心听取政协常委们的建议。
统筹协调 落实保障
加强协商议政的“力度”
切实加强领导,提供政治保障。高青县委、县政府连年制发关于加强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县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政协工作纳入县委工作目标,纳入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县委坚持每届任期内召开一次政协工作会议,定期听取县政协汇报,并鼓励表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及政协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完善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近年来,县委不但科学发展问计政协,急难险重委托政协,而且岗位配置不忘政协,在全县总编制和职数不变的情况下,配齐县政协5个委室的专职干部,县政协机关10余名干部被调整交流提拔。在乡改镇、镇改街道办的过程中,县委始终保留政协工作联络室,并配齐干部职数。并坚持把社会精英有计划、按比例吸收到政协组织中来。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后勤保障。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使县政协专项活动经费、委员活动经费逐步增加,努力为县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