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近日,我市正式启动市镇干部集中民情走访活动,各级干部开始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帮解群众难题。此次集中走访是我市探索建立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一项基本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决定,在巩固以往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方法方式,建立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实效。
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的,以“改进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组织和动员各级干部走入村居,与群众直面沟通,加强日常联系,搭建“干群面对面、党群心连心”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按照“人户对应”原则,干部将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所联系的每家每户,所联系的居民可随时与之进行电话沟通、求助咨询、反映问题,干部要及时记录、解答或汇报给单位。干部与所联系的居民实行双向联系沟通,不论被动联系还是主动联系,每季度至少一次、全年不得少于4次。每年5月份和10月份为全市集中走访月,按照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实行人户对应、逐户走访,确保一户不漏。走访过程中,按照“五个一”要求,与群众深入交谈,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使群众打开心扉,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愿望。即发放一张联系卡,注明联系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方便群众有问题随时拨打干部电话寻求帮助解决;记好一本民情日记,首次入户走访要深入了解居民的家庭和生产生活情况,以后重点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赠送一本《民生手册》,让群众知道有哪些惠民政策,部门有哪些职能,便民服务事项如何办理;发放一份民生实事宣传材料,宣传全市年度便民利民实事实施情况,了解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一套数据库,走访后及时认真整理填写《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表》、《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记录表》等,按照台帐管理要求,建立相应数据库。
对日常联系、每月面对面和集中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了解情况并详细记录,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给予答复解释;不能当场答复和解决的问题,由干部所在单位汇总后,反馈给有关镇区在2日内研究确定解决答复意见,并做好答复反馈工作;属于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转交相关部门在2日内研究确定答复意见并反馈;需市委、市政府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提交市委、市政府集中研究,确定解决意见后,统一安排进行答复反馈。同时,对群众反映问题答复反馈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回访。
为保障工作实效,我市还建立完善了市、镇(部门)、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加强培训,规范管理。通过采取查看台帐、入户调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定期对每个单位、每名干部日常走访联系、意见收集上报、问题办理反馈等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抽查,并对结果进行通报;由市纪委牵头成立督导组,对各单位干部集中走访情况进行检查;在威海市组织的“听民声”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出现群众不满意的,经查证属于未走访见面、未及时反映群众提出的问题或未认真答复反馈造成的,追究干部个人和所在单位的责任;结合日常督查通报、集中检查抽查、满意度调查等情况,实行分类计分,将结果纳入全市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