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创建“山东省科学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近日,我市被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科学城市”,成为今年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山东省科学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兴乳”战略,促使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本报今起刊登系列报道,从不同方面展示我市创建山东省科学城市取得的成绩,以期形成强大合力,为推动创新型科学城市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去年4月18日,我市召开创建山东省科学城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科学城市创建工作。一年以来,我市以实施“科技兴乳”战略为主线,从政策引导、健全机制、深化宣传、科学统筹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创新内涵,夯实创建工作基础,使科技真正成为强大引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5月份,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调研评估,认为我市基本达到了《山东省科学城市创建工作标准》,决定命名我市为2014—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城市”。
健全机制 强化保障
科学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科技引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创建工作,确定把“科技兴乳”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强政策引导,把科学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颁布实施了《2011-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十二五”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扶持和保障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构筑起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同时,我市成立了科学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牵头抓总、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管理体系,并把创建工作列为市级重点督办项目,纳入对创建成员单位考核当中,有效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深化宣传 提升意识
一年来,我市各部门加大科学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市科协启动流动科普影院巡演和流动科技馆巡展,联合市教育局在广大中小学生间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普意识,激发科普兴趣,有力提升了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新闻媒体单位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开辟“携手创建省科学城市”、“科技兴乳、跨越发展”、“科技兴乳在行动”等专栏,大力宣传创建科学城市的重要意义,报道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促进科学城市创建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拿出1500万元重奖创业名星企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科学调度 统筹推进
去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城市创建为契机,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市发改局加大跑上争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对科学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取得丰硕成果,有效发挥了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
2013年,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产业园成功列为全省首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产业园,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了更优载体;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260万元省财政资金补助,提高了我市人才培养质量;滨海新区盐田平整与岸线修复项目获得专项贷款贴息扶持,使岸线更加生态环保,推动了人海和谐发展。今年,金碃岭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热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两个项目已通过申报类项目评审,预计可争取专项资金2100万元;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职教实训基地、乡村旅游等5个切块项目也顺利通过审查,预计可争取切块资金1200万元,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了动力,成为助推我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